AI引發(fā)RISC“家族”之爭
【摘自《傳感器技術》】
PC的普及成就了x86,智能手機的浪潮讓Arm人盡皆知,。如今的AI熱潮,是否會成就其它指令集?目前,,RISC-V指令集已經吸引了不少關注,,并且還在快速發(fā)展。不過,,Arm去年曾建立網站指出RISC-V的五大問題,。還有,誕生于1984年的MIPS同樣看好AI市場的機會,,被Wave Computing收購后宣布開源,,Wave認為MIPS與AI結合有很多優(yōu)勢。
那么,,RISC家族的三大指令集誰最有可能成為AI時代的標簽?
首先明確,,這里所說的x86、Arm,、RISC-V,、MIPS都是指指令集,或稱指令集架構(ISA),,指令集與處理器不是同一個概念,?;蛟S有人會問,什么是指令集?它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與程序設計有關的部分,,指令集架構包含了一系列操作碼(機器語言),,以及特性處理器執(zhí)行的基本命令。指令集還分為復雜指令集(CISC)與精簡指令集(RISC),,x86是典型的CISC,,Arm、RISC-V,、MIPS都屬于RISC,。
當然,RISC之間也有差別,。先說Arm和MIPS,,Acorn電腦公司于1983計劃開發(fā)Arm,并在1990年成立了Arm,,出售IP,。MIPS誕生于斯坦福大學John LeRoy Hennessy領導的團隊的一項科研項目。1984年,,Hennessy離開斯坦福大學創(chuàng)立MIPS,。誕生時間相差幾年,但更晚出現(xiàn)的Arm成為了智能手機時代的標簽,。
對此,,Wave Computing首席執(zhí)行官Art Swift接受雷鋒網采訪時表示:“這是市場策略的選擇而非技術差別帶來的結果,當MIPS選擇消費電子時,,Arm選擇了手機市場,。” 芯聯(lián)芯(CIP)董事長何薇玲也表示,,MIPS的架構從一開始就是順序實執(zhí)行(In Order),,優(yōu)勢在于機機界面,Arm在人機界面方面做了很多工作,,更適合手機等人機交互,。另外,Arm處理器從8bit開始,,進行人機界面優(yōu)化相關工作相較容易,。MIPS支持32bit和64bit,在物聯(lián)網以及AI的機機界面應用中更有優(yōu)勢,。
MIPS與Arm策略選擇的不同是造成如今結果的關鍵之一,,面對正在到來的AI和IoT時代,Arm也在積極布局,但面對著開源指令集的巨大競爭,。據(jù)悉,,MIPS和RISC-V兩者的架構變化不大,如果對比介紹這兩個技術的書,,架構的差別大概就是十幾頁,。因此,在MIPS宣布開源之后,,政策,、生態(tài)、軟件等方面的因素成了兩個指令集在AI時代競賽的重要考量,。
同屬于RISC家族的重要成員,,同樣都是開源,由此看來RISC-V與MIPS在AI時代的競爭會更為直接,。不過,,對RISC-V非常熟悉的Art接受采訪時多次表示,從技術的角度看,,RISC-V和MIPS都非常不錯,,Wave Computing選擇開源MIPS是希望給業(yè)界多一個選擇,MIPS和RISC-V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,,未來的市場足夠大,,可以用一種更加兼容并包的態(tài)度看待這兩個技術。
從指令集的角度,,每個時代都會有極具代表性的指令集,。許多人應該都沒有想到,MIPS雖然沒有在智能手機普及的時代大獲成功,,但MIPS智能手表,、機頂盒還有龍芯處理器中都已經獲得成功,。在AI和IoT的時代,,Arm面臨著兩大開源指令集MIPS和RISC-V的巨大壓力。從技術上看,,各大指令集將無可避免會競爭,,至于誰能取得最終的勝利,技術本身之外,,專利,、政策、商業(yè)模式等一系列因素將共同作用,。